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0 15:33:56  浏览:961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三月二十六日

安阳市重点建设项目考核奖惩办法

为强化重点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落实,积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谋项目、抓项目、上项目的积极性,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制定本办法。
一、 奖励类型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
二、考核标准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考核对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主要考核内容:
1、年内列入市重点监督管理的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2分,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4分,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一个计6分。
2、按照市政府目标责任书上的项目数,所有项目能圆满完成年度进度目标的计30分,不能完成年度进度目标的项目一个减10分,减完为止。
3、按照市政府目标责任书上的要求,建立由行政主管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计20分,各项目标责任制不落实,受市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4、能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和限时办结制,在征地拆迁、安置补偿、涉农关系、供水供电、交通运输等方面办事效率高、优质服务的计20分,服务不到位、办事效率低,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5、积极优化建设环境,在重点项目建设区域内未出现“四乱”现象和“强装强卸、强买强卖、封门堵路、吃拿卡要、偷盗施工物资”等干扰、阻挠施工现象的计20分,建设环境差,影响重点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减完为止。
按照以上考核内容,按被考核单位总数30%的比例,从获80分以上的单位中由高分到低分确定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考核对象: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
主要考核内容:项目策划、资金筹措、招标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投资效益等:
1、完成年度工程进度目标的计30分,没有完成进度目标的,每欠1%减1分,减完为止。
2、严格执行工程概算的计20分,每超概算1%的减1分,减完为止,每低于概算1%的加1分。
3、建立健全各项工程管理制度,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无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的计20分;其中有一项制度不落实的减5分,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损失在5万元以上的不计分。
4、建设项目能按网络计划组织施工的计20分,完成80%以上(含80%)的计10分,低于80%的不计分。
5、严格月报制度,认真反馈信息,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的计10分,贻误一次的减2分,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减5分,减完为止。
按照以上考核内容,按项目总数20%的比例,从获80分以上的项目中由高分到低分确定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
考核对象:市政府有关部门。
考核分“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并按百分制记分。
1、市重点办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书等形式,征求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对市政府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和建设过程中服务质量的满意程度。在考核中获得80%(含80%)以上“满意”意见的定格为“满意”格次;获得60%-79%“满意”意见的定格为“基本满意”格次;获得60%以下“满意”意见的定格为“不满意”格次。考核的满意率即为百分考核的分值。
2、有重点项目的行业主管部门,按上一条考评获 “满意”格次的,权重占90分,台帐月报落实情况占10分。严格月报制度,认真反馈信息,及时上报有关材料的计10分,贻误一次的减2分,受市重点办通报一次的减5分。
3、市政府对定格为“满意”格次的部门按15%的比例颁发重点项目优质服务奖。对定格为“不满意”格次的部门给予通报批评。
三、考核程序
(一)签订目标责任书
每年年初,市政府同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建设项目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
(二)年度考核
考核分三个步骤:
1、每年年底由市重点办发放《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考核表》,各重点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认真填写,要详细报告项目策划、资金筹措、招标投标、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生产安全和投资效益等情况,并提供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文字资料,于每年年底前报所在地政府(重点办)和项目主管部门。
2、各县(市、区)的责任项目由各县(市、区)政府组织审核,市本级的责任项目由各项目主管部门负责审核,其它项目由市重点办负责审核。所有表格、材料经认真审核、测算、验证无误后,于下年元月上旬报送市重点办审核。各县(市、区)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和重点项目单位要对上报的材料和数字的真实性负责。
3、市重点办按照考核标准和内容负责对各县(市、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和重点项目建设单位的考评,并根据考核办法测算计分,将考核结果上报市政府决定奖惩。
四、奖惩规定
(一)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优秀组织奖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给县(市、区)政府颁发奖牌,发放奖金2万元,奖励县(市、区)主要领导和分管负责人;获奖的市直有关部门由市政府颁发奖牌。
(二)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突出贡献奖的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给项目法人(承担项目建设任务的单位)颁发奖牌,发放奖金3-5万元(当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下的奖3万元、5-10亿元的奖4万元、10亿元以上的奖5万元),奖励项目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市财政投资的项目颁发奖牌。
(三)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当年获重点项目建设优质服务奖的单位,市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颁发奖牌。
以上所有奖金从市财政年度预算中列支。
(四)对因项目管理不到位造成工期拖延、质量低劣、资金浪费、未完成年度责任目标的县(市、区)政府、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法人年终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受通报批评的,视为没有完成政府工作目标,其主要领导和责任人年内不得评先。
五、考核纪律
各有关单位和个人在考核评比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得弄虚作假。对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出,一律撤销奖励,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给予通报批评。
六、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责和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 切实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

近年来,群发性职业病危害事件时有发生,如安徽省无为县昆山乡小煤窑186名农民工患尘肺病事件,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86人、梧州市131人患慢性铅中毒事件,以及近日发生的云南省水富县返乡农民工30余人患矽肺病事件等。这些事件严重损害了劳动者健康,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现就进一步落实责任,切实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经过各地和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几十年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并逐步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但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一些用人单位没有履行职业病防治责任,作业场所环境恶劣,卫生防护设施差,职业病危害问题日渐突出,在一些地方,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危害严重,不仅损害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充分认识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职业病防治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以人为本、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一把手要亲自部署职业病防治工作,主管领导要具体抓落实,认真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

二、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

按照“三定”规定,卫生部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监督管理,负责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管理,规范职业病的诊断与鉴定等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工作管理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全面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到人,定期考核。要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形成部门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于因领导不力、疏于管理、有令不行、纵容包庇导致严重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的,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三、建立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各地要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支持,加强职业病防治体系建设,确保每个省(区、市)都有省级职业病防治专业机构,每个县(区)都要有具有职业健康检查能力的机构,每个地市都要有具有职业病诊断能力的机构。同时,进一步调整、充实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力量,不断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其工作经费,不断提高职业卫生监督能力和水平。

四、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行为

各地要根据2009年国家职业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结合当地重点职业病危害、重点行业企业、重点人群,加强对存在粉尘、铅、镉和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的中小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严肃查处危害劳动者健康的违法行为。积极做好职业病危害案件投诉举报受理工作,高度重视重大案件线索,按照职责分工及时组织查处,并向社会通报。

五、加强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审批程序和制度,明确责任,健全职业卫生专家库建设,规范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行为,提高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开展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行为。

六、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鉴定工作

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机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设和管理。要不断提高职业健康监护覆盖率,实现职业健康检查下乡镇、进社区,使劳动者享有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要不断提高职业病诊断和治疗水平,妥善处理职业病诊断纠纷,保证诊断与鉴定工作的科学、公正、及时、便民。

七、加强宣传,营造全社会关爱农民工健康的良好氛围

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今年《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围绕“保护农民工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主题,采取多种宣传形式,以农民工和中小企业主为重点,大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普及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职业病防治知识,形成全社会关心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良好氛围。

                      二〇〇九年四月九日



三亚市镇级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海南省三亚市人民政府


三亚市镇级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三府[2005]140号


颁布日期: 2005.10.24 颁布单位: 三亚市
三亚市镇级财政预算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各镇财政预算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结合三亚市各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三亚市镇级财政预算管理。凡与镇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或与市财政部门发生拨款关系的镇级行政机关、政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以下简称镇级部门预算单位),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镇级财政预算遵循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预算的编制
第四条 镇级预算按照复式预算编制,具体编制依据、办法和实施步骤按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执行,镇级预算编制应与市级预算编制同步,并接受市财政部门的指导。
第五条 镇级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
第六条 镇级预算收入的编制,应当与全市及本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适应。镇级财政预算收入占本镇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应逐年有所增长,达到适当比例。
第七条 镇级预算支出的编制,应当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保证政府公共支出合理需要的前提下,妥善安排其他各类预算支出,对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疾病防治、扶贫采取倾斜政策。
第八条 镇级财政应当按照本镇财政预算支出额的1%至3%设置预备费,用于当年预算执行中的自然灾害救灾开支及其他难以预见的特殊开支,其动用方案由镇财政部门提出,报本镇人民政府决定。
第九条 镇级预算编制程序
(一)各镇财政部门根据市人民政府及本镇人民政府编制下一年度预算草案的批示,向镇级部门预算单位部署编制预算草案的具体事项、报表格式、编制方式,提出预算收支建议数,并按“二上二下”的程序确定各部门预算单位的年度预算并汇总编制镇级财政预算草案;
(二)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根据镇人民政府的批示和镇财政部门的部署,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负责本单位预算草案的编制、审核与汇总;部门预算采用综合预算法编制,统筹运用预算内外财力;
(三)镇级财政预算草案经本镇人民政府审定后,由镇人民政府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当年预算草案编列口径及具体方案。预算草案经本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后,为当年镇级财政预算。
第十条 镇财政部门应当在本镇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举行的30日前,将镇级财政预算草案的主要内容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初步审查。

第三章 预算的分配
第十一条 各镇财政部门自本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镇级财政预算之日起30日内,统一批复镇级部门预算单位的年初预算(年度收入和支出预算)。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收入预算包括国有资产收益、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基金等财政管理体制确定的属于镇级各项收入;支出预算包括镇级财政负担的人员经费、正常的办公业务费、已定用途的专项资金等。
第十二条 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应当自镇财政部门批复本部门年初预算之日起15日内,向所属各机构、单位批复预算,并将批复所属各机构、单位的年初预算抄送镇财政部门备案。
第十三条 支出预算中除批复到镇级部门预算单位的年初预算之外的余额,作为镇级财政保留预算。需要保留的预算项目资金主要包括:
(一)已定用途和额度,但暂时尚未确定具体执行单位的项目资金;
(二)不需在年初一次性批复,而需按工程项目的进度在年度预算执行中予以逐步安排的资金;
(三)由镇财政部门与镇有关部门预算单位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或基金;
(四)纳入预算管理的专项收入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在执行中对口安排的专项支出及行政事业性收费支出;
(五)根据财政管理体制规定保留在市级财政,预算支出需要通过执行中追加各镇的专项资金;
(六)镇级预备费;
(七)按照规定需要保留的其他项目资金。

第四章 预算的执行
第十四条 镇级预算由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镇财政部门负责。
第十五条 预算年度开始后,镇级预算草案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前,镇人民政府可以先按照上年同期的预算支出数额安排支出;预算经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镇人民政府及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必须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
第十六条 经镇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必须严格认真执行,不得随意突破。未经镇人民政府同意,支出预算不得突破,也不得随意减少。
第十七条 各镇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关制度的规定,及时、足额征收应征的预算收入,并按预算级次办理入库,不得将市级收入混为镇级收入,不得将别镇收入混为本镇收入。
第十八条 各镇地方国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的规定行使监督检查职责,具体办理预算收入的收纳、划分、留解和库款的支拨。
镇级地方国库业务接受镇财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并对镇级财政负责。
第十九条 各镇国库库款的支配权属于本镇财政部门。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外,未经本镇财政部门同意,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动用国库库款或者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
第二十条 镇级预算收入退库办法
(一)属于技术性差错的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国库要及时进行更正,属于所得税汇算清缴的税款,由征收机关按有关规定办理;
(二)镇级税款错入市级库的,由镇级财政部门及税款征收机关提出退款意见报市财政部门审核后,送市级地方国库办理退税款。
第二十一条 各镇政府应当加强对预算执行的领导,支持本镇财政、税务等预算收入的征收部门依法组织预算收入,支持本镇财政部门严格管理预算支出。
第二十二条 各镇必须制定财政性资金审批拨付办法,明确审批程序和审批权限,超过5万元的必须实行集体讨论审批。
第二十三条 各镇政府对本镇财政资金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
(二)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支出,确保重点支出的原则;
(三)坚持互相监督、集体讨论审批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 各镇财政部门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的规定,根据本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组织预算收入的入库,及时、足额地拨付预算支出资金,并加强对预算支出的管理和监督。
各镇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预算拨款的管理,对拨款单位逐步建立起国库单一账户,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经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基本支出,由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按照年度均衡性原则编制分月用款计划报送镇财政部门审核后拨付。经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镇级部门预算单位项目支出,由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按照项目实施进度编制用款计划报送镇财政部门审核后,由镇财政部门根据国库库存情况按轻重缓急统筹拨付。
第二十五条 各镇财政部门应根据镇级预算安排及国库库存情况,做好与上级资金之间调度工作。年初预算之外增加或扣减安排的支出、动用镇级预备费安排的支出、上级下达或扣减镇的专项拨款等,应办理追加(减)支出预算。年终做好与上级各项补助指标的对账工作。
第二十六条 追加预算必须有正当的资金来源和有效的依据。
资金来源主要有:年初预算之外予以保留的项目资金;对年初安排项目进行压缩节约的资金;因情况或政策发生变化,原已安排并作保留但执行中予以取消的项目资金;通过预算科目调剂取得的资金;收入超过预算而形成的超收资金;动支预备费;上年结转项目结余;上级专项补助及结算补助;专项收入和其他资金来源。
追加预算的依据主要有: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预算中已明确包含的项目;中央、省和市人民政府的规定;镇人民政府批示的临时性追加支出项目;镇财政部门根据市和镇的政策制定的具体规定;镇财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在有关预算科目之间进行的调剂等。
第二十七条 动用预备费由镇财政部门根据镇主要领导的批示以及实际情况提出动用预备费方案,按本镇确定的财政资金审批权限和程序决定。
第二十八条 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必须严格预算管理。对于各预算级次的各项财政收入,应及时解缴入库,都不得截留、挪用;经镇财政部门核定返还用于行政事业经费的收入,不得挪作他用,不得将不应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
第二十九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对申请拨付的各类专项资金,应定期向镇财政部门反馈使用情况。镇财政部门应加强对各类专项资金的管理,根据支出效益评价结果,对项目的实施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提出建议。
第三十条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各镇财政部门应按照规定及时、真实的向市财政部门报送本镇收支预算执行依据、文字分析材料和其他专题材料。
第三十一条 镇财政部门应编制镇级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镇人民政府及市财政部门报告。镇人民政府在每一预算年度中,向镇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两次预算执行情况。

第五章 预算的变动和调整
第三十二条 镇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当年预算发生以下变动,镇财政部门应当在报告预算执行情况及财政决算情况时汇总,经镇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备案:
(一)上年结余的项目资金结转到当年继续安排使用而增加的当年预算支出;
(二)市财政追加的专项拨款;
(三)因省和市的政策变动而增加或减少的预算收入;
(四)涉及财政管理体制调整、行政区域调整或镇与镇、镇与市之间企事业单位划转而增加或减少的预算收入;
(五)动支上年净结余;
(六)动用当年预算增收而增加的预算支出;
(七)其他项目的变动。
第三十三条 镇级预算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减少收入,使原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时,镇财政部门应当在第三季度终了前提出预算调整方案,经镇人民政府审定后,由镇人民政府提请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查批准,并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六章 决 算
第三十四条 镇财政部门根据市财政部门的安排,部署编制本镇部门预算单位和本镇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制发有关决算的表格。
第三十五条 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根据镇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制定本单位决算草案的具体编制方法,编制本单位的决算草案,并在规定期限内将决算草案连同草案详细说明一并报送镇财政部门审核。
第三十六条 镇级决算草案由各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决算汇总组成。镇级各项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应当按照镇财政部门的要求,及时编报收入年报及有关详细资料。
第三十七条 镇地方财政收入征收部门和镇地方金库等镇级预算执行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负责镇级收入决算的编制工作。
第三十八条 镇级财政决算总收入包括镇级财政直接组织的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市级返还性收入、财力性转移支付收入、专项转移支付收入等。
镇级财政决算总支出包括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当年决算支出、增列预算周转金支出、镇级财政上解市财政支出等。
第三十九条 镇级决算草案编制过程中,镇财政部门对镇与市之间的资金往来情况和结算项目进行清理,具体办理各种结算事项,并签收镇级财政与市级财政年终决算单。
第四十条 镇级财政与市级财政之间的结算项目包括以下内容:
(一)省对全市的财力性转移支付,由市级计算落实到各镇的部分;省对全市的专项转移支付,应落实到各镇的部分;根据财政管理体制规定的市级税收返还性补助;
(二)因财政管理体制调整、行政区域调整或镇与镇、镇与市之间企事业单位搬迁或隶属关系改变引起的收入基数的划转;
(三)按照财政管理体制或政策规定,涉及在市与镇之间收入的划分和支出的负担而形成的市给予镇的补助或镇财政对市财政的上解;
(四)市下达给各镇的因灾情或其他因素调减预算收入任务而给予的专项补助;
(五)其他结算项目。
第四十一条 在办理镇级财政与市级财政结算时,市级财政对镇级的政策性补助和项目补助等专项转移支付,直接列入市级财政当年净结余或项目结余。
第四十二条 镇级财政部门根据市、镇财政结算情况和镇级部门预算单位的决算收支情况,编制镇级财政决算草案,报镇人民政府审定,由镇人民政府提请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审查和批准。
第四十三条 镇财政部门应当自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批准镇级财政决算草案之日起20日内向镇级部门预算单位批复决算。镇级部门预算单位应当自镇财政部门批复决算之日起15日内向所属机构、单位批复决算。
第四十四条 镇财政部门受镇人民政府委托,应当自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批准镇级财政决算之日起30日内,将镇级财政决算报市财政部门备案。

第七章 其他财政预算和管理
第四十五条 镇财政部门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决定,拟定本镇财政政策,审核汇总本级政府预算和财政决算,分析、指导和监督检查本镇预算执行情况。
第四十六条 各镇财政部门应加强对镇级部门预算单位财务核算的管理,拟定本镇财务核算管理制度,报镇人民政府审批后执行,负责和指导本镇财务核算管理工作。
各镇财务核算工作人员应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主动接受镇财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协调好与镇级部门预算单位的关系,努力为核算单位做好服务工作。
第四十七条 各镇财政部门根据本镇的实际情况,会同镇级有关部门拟定对省市财政政策的贯彻措施,制定本镇财政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镇级部门预算单位不得擅自变动财政管理体制和有关政策。
第四十八条 各镇政府制定的有关规定,不得涉及减少市级预算收入和市与镇的共享收入,不得影响市级收入和市与镇共享收入的增收;违反规定的,有关预算收入征收部门有权拒绝执行,并及时上报上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和市财政部门。

第八章 预算管理的监督
第四十九条 镇级财政接受市财政部门和镇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市级财政部门每年对各镇财政的预算编制、报批、执行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
第五十条 市审计部门对镇级预算执行情况、镇级部门预算单位预算的执行情况和决算依法进行审计监督。

第九章 法律责任
第五十一条 镇政府未经依法批准擅自变更预算,使经批准的收支平衡的预算的总支出超过总收入,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要领导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按《预算法》等有关规定追究其行政责任。
第五十二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动用国库库款或者擅自以其他方式支配已入国库的库款的,由镇财政部门责令退还或者追回国库库款,并由上级机关按有关法律规定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要领导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将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三条 隐瞒预算收入或者将不应当在预算内支出的款项转为预算内支出的,由市政府或者市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并由上级机关按《财政收入监督条例》给予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
第五十四条 对于有混库行为的镇,一经认定,将按财政管理体制的有关规定进行相应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处罚。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中其他规定,造成镇级财政预算管理秩序混乱的,由市人民政府或市财政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对有关单位及其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

第十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本办法从2006年1月1日起实行。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财政局负责解释。